1. <track id="l1e6a"><ruby id="l1e6a"></ruby></track>
    <pre id="l1e6a"><strong id="l1e6a"></strong></pre>

    歡迎瀏覽陜西省地質調查院網站!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华人国产在线91精品资源|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亚洲婷婷月色婷婷五月小蛇

    1. <track id="l1e6a"><ruby id="l1e6a"></ruby></track>
      <pre id="l1e6a"><strong id="l1e6a"></strong></pre>

      文化天地
      地學動態
      地調風采
      行業精神
      在線調查
      • 您最喜歡的省內地質遺跡是哪個?
      陜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陜西嵐皋南宮山國家地質公園
      翠華山山崩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
      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
      地學動態
      太華之輔—少華山
      來源: 三秦地質 | 作者:吳昊、唐力、秦臻、王鵬、陳清敏、張瑜、祝捷 | 時間:2020-11-09 18:21:40 | 人氣:

        游華山云際寺(一作游少華山甘露寺)

        (唐)張喬

        少華中峰寺,高秋眾景歸。

        此連秦塞起,河隔晉山微。

        晚景蟬相應,涼天雁并行。

        殷勤記巖石,抵恐再來稀。

        你知道西岳華山之險峻,南接秦嶺、鋒插云霄,但你可曾知道,有一座山與華山峰勢相連,遙遙相對,并稱“二華”。這便是少華山,因其低于華山,又名小華山。少華山位于陜西省華州區,在縣城東南約五公里處。西起少華峰,東至蟠龍山,南依秦嶺主脊,北接關中平原,東西寬約10千米,南北縱深35千米,總面積6300公頃。其中有少華山森林公園,陜西省4A級景區,主峰海拔1664.4米。少華山自古以來就是關中名山,具有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淀。

        據神話傳說,少華山與太華山(即西岳華山)是天宮玉皇大帝御花園的一對使女(華蓉仙子和華芙仙子)下凡顯形而成,因華山高五千仞被玉帝封為太華之主,盟冠五岳,少華山高四千仞,被封為太華之輔,賜號少華。少華山以其險絕高峻,為古代眾多文人贊嘆不已。

        少華山主峰由三個并立緊連的山頭組成,當地人稱東峰、中峰、西峰。東峰除與中峰有一狹窄的連接處外,幾乎都是筆直的巖石,仿佛一巨柱拔地而起,東峰側有娘娘廟遺址,西南側硅石下,分布有石床、石井。中峰為少華山絕頂,上有玉皇廟遺址。

        少華山斷崖

        少華山東峰、中峰、西峰緊緊相連,其長兩千多米,最寬處只有十幾米。南邊是深不見底的絕壁,北邊是攀登艱難的陡坡,山勢異常險峻。峰頂灌木叢生,松柏摩天,白云繚繞,怪石矗立。站在山巔上環顧,北有渭水如帶,蜿蜒東去;東看太華山聳立云端,巍峨挺拔;南見萬山起伏,直達天地;西望風煙萬里,迷茫無涯。

        圖丨少華山美景少華峰瀑布

        圖丨少華山美景石門峽

        西峰即五龍山,又名馬嶺山。中峰稱少華山峰,又名獨秀峰或玉女峰。東峰又名阜頭峰,在今柳枝鎮張橋村南。北宋寧西五年(公元1072年)阜頭峰崩裂,其崩山遺址今稱半截山,又稱復成山,東峰崩下的土石東西五里,南北長十里,壓伏民居數百戶,由此還產生了一個“山塌金斗玉”的民間傳說。

        少華山美景

        少華山地區變質巖地貌是由太峪嶺片麻巖套中的馬駒峪片麻巖、長溝口片麻巖、大月坪片麻巖等三個具有演化序列的片麻巖組成,原巖類型屬英云閃長巖、花崗閃長巖及奧長花崗巖,具TTG巖套性質。太峪嶺片麻巖套主要源于殼源物質和部分幔源物質混熔的古老基底。在部分熔融過程中,早期熔出巖漿偏基性,所含幔源相對較高,巖漿具“Ⅰ”型特征。而晚期巖漿以殼源物質為主,熔出的巖漿偏酸性,兼具“Ⅰ”型與“S”型雙重特征。其構造環境可能主體為陸緣島弧環境,是地殼部分熔融產物。少華山地貌是上述成因的片麻巖體,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坡地重力及流水沖刷作用而形成,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注 釋

             TTG在地質學上是指Trondhjemite(奧長花崗巖)Tonalite(英云閃長巖)Granodiorite(花崗閃長巖),這個系列的巖石在太古代時期的成因有一定的地質意義。一般認為,TTG成分巖石的大量出現,代表了大陸地殼的生長事件,所以將它們合稱TTG。TTG巖石組合按照Al2O3含量可以分為高鋁和低鋁兩種類型(以SiO2=70wt%時Al2O3含量15wt%為界限)。

             I型花崗巖(I type granite)是一系列準鋁質鈣堿性花崗質巖石的總稱,主要為各種英云閃長巖、花崗閃長巖和花崗巖。“I”是指火成巖(Igneous)。

        這種花崗巖的初始定義是由未經風化作用的火成巖部分熔融而來,得出這種認識的原因是前人誤以為具有火成結構的暗色微粒包體是源區巖石的殘留。當前,大多數學者相信I型花崗巖的形成有地幔的貢獻,暗色微粒包體不是源區的殘留,而是起源于地幔、注入花崗質巖漿中的基性巖漿團。因此,I型花崗巖實際上是殼源巖漿與幔源巖漿混合作用的產物。

             S型花崗巖(S type granite)是一種以殼源沉積物為源巖,經過部分熔融、結晶而產生的花崗巖。“S”指沉積(sediment)。